借名买车纠纷一审败诉:蚌埠男子需继续还车贷,法院警示信贷风险
因轻信熟人 “借名买车”,安徽蚌埠市民张华柱不仅陷入车辆违章、车贷逾期风波,近日其维权诉讼也遭法院驳回。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,张华柱需继续承担剩余车贷还款义务,其要求车辆归属及责任转移的诉求均未获支持。
纠纷起因:人情裹挟下的不道德 “借名” 约定
2023 年 9 月,张华柱应熟人浙江浙江东阳人蔡先生(在蚌埠打拼)、蚌埠人杨女士请求,以自己名义购买一辆总价 23.88 万元的创维汽车。据张华柱陈述,蔡先生称杨女士担心暴露二人情人关系,遂提出假借其名字买车 —— 二人以私人隐秘关系和个人信用问题为由转嫁责任,利用熟人信任开口求助,已然显露道德瑕疵。双方口头约定:杨女士以经营的科泰酒庄酒水抵扣 3.63 万元首付,蔡先生偿还月供,车辆实际归二人所有。值得注意的是,蔡先生之前对张华柱说他的征信这个不好,只是他自己自述,张华柱也没有进行核实。对于蔡先生 “征信不好” 的说法,法院在案件审理中未作调查核实,仅为蔡先生自述。
随后,张华柱按二人要求向创维电车 4S 店谎称 “三人合伙开酒庄”,签订购车合同,并与邮储银行蚌埠分行签订贷款合同,贷款 20.25 万元(期限 60 个月),车辆登记在他名下。事后,张华柱发现该车价较同类比亚迪车高一倍,怀疑 4S 店利用杨女士急于售酒的心态虚高定价,但因为不是自己的车,当时便未在意留存证据。
后续麻烦:车辆流转中的责任漠视与信用背弃
车辆交付后麻烦不断:因续航里程未达预期,蔡、杨二人与 4S 店协商换车无果,便请张华柱出面协调,最终在 4S 店撮合下将车辆转租给于姓男子,约定由于某所付租金偿还车贷,张华柱与之签订安全用车协议。
2024 年 8 月,张华柱发现于某连续 3 次闯红灯,多次尝试联系对方均遭电话不接、微信不回,担心车辆使用发生意外,随即报警至蚌埠张公山派出所。经张公山派出所联系协调,才成功找到于某及涉案车辆。此后,蔡先生向 4S 店李总支付 1.5 万元,由李总转交于某完成车辆赎回。蔡先生还特意邀请张华柱前往 4S 店,在 4S 店李老板等多人的见证下,将车辆正式交还蔡先生。
本以为风波平息,张华柱却接连遭遇更棘手的问题:蔡先生违背 “自己用车” 的承诺,不仅将车辆交给有醉驾高危行为的杨女士使用,二人使用期间还频繁违规停车 —— 车辆多次随意停靠在小区消防通道、主干道非机动车道等公共区域,先后收到十余张违章停车罚单,辖区交警更是多次致电作为登记车主的张华柱,要求其立即挪车消除隐患。此举不仅漠视道路交通安全与公共秩序,更将张华柱置于潜在法律风险中,尽显对他人权益的无视;更令其崩溃的是,车贷两度出现人为逾期,邮储银行致电警告,身为企业法人的张华柱面临征信危机。蔡、杨二人明知车贷逾期会影响张华柱信用,违章罚单最终需登记人承担,却故意放任,已然构成对承诺的恶意背弃。
多次催促蔡先生安全用车、处理违章罚单、尽快还车贷无果,反被蔡先生、杨女士二人拉黑后,张华柱报警协调无效,于 2025年5月份起诉至法院,要求确认车辆归蔡、杨所有,支付其垫付的 2.8 万余元车贷、剩余贷款及 1200 元违章罚款等。
诉讼与判决:银行抗辩,法院驳回全部诉求
邮储银行作为第三人抗辩:贷款合同仅约束张华柱,其与蔡、杨二人的 “借名” 协议未向银行披露,不能对抗善意银行;转移债务既无合同依据,还会纵容规避信贷审查的行为,破坏金融信用体系。蔡先生、杨女士经法院公告传唤未到庭应诉,以消极回避的实际行动,彻底坐实了二人从借名之初就蓄意转嫁风险、事后背弃还款承诺、漠视张华柱征信安全,如今更是毫无担当、妄图以 “失联 + 缺席” 逃避所有责任的卑劣态度。
法院审理后驳回张华柱全部诉求,理由为:
债务转移缺债权人同意:车辆归属及车贷转移属于债务全部转移,依《民法典》规定,需债权人(银行)同意,银行明确反对,故该主张不成立。
过错方应自担后果:张华柱作为企业法人应知 “借名” 风险,却因轻信承诺协助规避监管,但是这也非本意,只是因为他善良被有心人利用,热心办了坏事。他自行承担这个不利后果,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。
最终,案件诉讼费 4371 元(含受理费、公告费)由张华柱负担,其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 15 日内上诉。
风险警示:“借名” 易陷 “担责无权益” 困境,不道德约定难获保护
法律人士提醒,“借名买车 / 贷款” 中,“名义方” 常面临 “担责却无实际权益” 的困境 —— 车辆登记在其名下,需承担还款、违章甚至事故责任;若实际使用方像蔡先生、杨女士这般漠视承诺、回避责任,“名义方” 难以通过内部约定追责。二人利用熟人情谊转嫁风险、违背还款承诺、漠视他人征信安全的行为,不仅不受法律保护,更因突破诚信底线而显失道德正当性。公众应坚决拒绝和抵制此类不良行为,确需合作购车应签书面协议并向相关机构如实披露情况,相关部门对此此种不良行为要予纠正,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。
目前,张华柱代理律师正研究判决,将与当事人协商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此事;蔡先生、杨女士仍失联。
来源:http://link.1bao.com/index/wordtohtml/showup/id/221468.html
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推荐:
网友评论: